English

心理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

1999-11-2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编者按:不久前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杭州召开年会,会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沈者寿同志介绍了杭州市在市委、市政府领导下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经验。本版摘录发表他的讲话,希望读者发表看法。

杭州市的心理卫生工作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,1998年市政府专门召开精神卫生工作会议,市委也专发文件对心理卫生工作进行总体规划、部署,并由副市长负责成立杭州市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,市政府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以保证工作正常进行。这些经验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。

为什么说心理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,这是因为,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“四有”新人,即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。这“四有”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,这也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。看看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和腐败现象,那些道德低下,甚至有犯罪行为的人,我以为首先是发生了心理失衡、心理障碍,逐渐使自己的思想误入歧途,走进死胡同里出不来了,因而才做出不道德行为,干出犯罪行为。至于要使自己在科学技术、文化教育等领域有所造诣,有所建树,有所成就,那必定要克服“千难万苦”,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,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,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。

人的任何行为都受思想的支配,不是受正确思想的支配,就是受错误思想的支配。我以为,所谓思想,不只是一种思维活动,也是一种心理活动,而一种正确的思维活动,必须在正常的健康心理状态下,才有可能获得“正确”的认识和知识。在不健康心态下进行思维活动,就难免出错,甚至出大错,比如,偏激、片面、极端化、简单化等等都与情绪、心态的波动大有关系。“基石”不牢固、出了问题,培养“四有”新人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难以实现,物质文明建设也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。

因此,我在1998年7月杭州市委召开的全市心理卫生工作座谈会上,正式提出:要把心理卫生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,而且把它摆在党委、政府整个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。

现在有两种发展观:一种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观,这种发展观已经过时了。另一种发展观,不再单纯地以经济增长为目标,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、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未来的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为目标。在GDP指标以外,还要看生态保护、资源节约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,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、文化科技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。而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,关系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,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,这将符合新的发展观的要求。

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。这个探索不仅是对发展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,而且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,扩大对外开放、迎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,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。心理卫生工作的探索、普及和加强,正是适应了当前改革开放、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。

在人的一生中,几乎人人都会发生心理失衡、心理障碍等问题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市场竞争的加剧,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的心理紧张普遍地增大了。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。普及心理卫生知识,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,已经成为关系亿万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。重视这项工作,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关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